圖:在新出爐的民營企業500強中,41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開發與研制。圖為在一家民企的研發實驗室內,自動化設備在進行光伏板的絲網印刷。\新華社
全國工商聯12日在山東濟南發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。京東集團以10462.36億元的營業收入連續兩年位居民營企業500強榜首、連續三年位居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榜首。超八成上榜企業關鍵技術倚靠自主研發,研發人員超過10%的企業175家,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以614.01億元(人民幣,下同)的研發投入位居首位。2022年,115家500強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這些龍頭企業帶動集群聚勢,推動整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進軍。
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再創新高,達275.78億元。京東集團以10462.36億元的營業收入連續兩年位居民營企業500強榜首、連續三年位居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榜首;恒力集團有限公司連續兩年位居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首位。資產總額超過千億元規模的企業有86家,其中有11家企業資產總額超過5000億元。
電子信息龍頭聚集大灣區
《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》(以下簡稱報告)指出,2022年,354家500強企業參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,占500強比例為70.80%。其中,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企業數量最多,為167家,占參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500強企業的47.18%;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西部大開發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47家、115家、113家、109家,分別占參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500強企業的41.53%、32.69%、31.92%、30.79%。
在粵港澳大灣區,這種角色鮮明地表現為龍頭企業帶動集群聚勢,推動整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進軍。廣東上榜企業集中分布在新一代電子資訊產業集群,這也是廣東最具實力和底氣的產業集群之一。在TCL、立訊精密、欣旺達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之下,一個超級產業集群地圖緩緩鋪開。以手機制造為例,前端設計和應用軟體開發在廣州深圳,整機制造在東莞,相關配套生產在惠州、中山、佛山。一部手機里面95%的零部件,可以在東莞一小時通勤圈內迅速配齊。
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,從報告中可以看到,民營企業500強門檻進一步提高,“說明民企科技創新和品牌培育進一步增強。”陶匡淳說,500強中有115家企業參與灣區建設,說明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對民企的吸引力在逐步加大。南京農業大學規劃院上海分院院長孫文華指出,115家500強民企參與灣區建設,說明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認可程度比較高,大灣區的發展前景給民營企業有很多信心。灣區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的眾多機遇對企業有巨大吸引力,這也是企業積極參與灣區建設的重要原因。
近九成企業綠色低碳發展
據報告數據,民營企業500強中,41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開發與研制,432家企業通過自籌資金完成科技成果轉化。實際填報的500強企業中,超九成企業在戰略、管理、人才層面已實施或計劃實施數字化轉型工作,近九成的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實施綠色低碳發展。2022年民企500強的國內有效專利從2021年的499265項增至2022年的541297項,增長8.42%。2022年,有效專利數量排名前三的500強企業分別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、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。